淮海農場踐行綠色農業理念,利用中山杉林下空隙地發展生態養鵝項目,為產業多元化注入新動能。
走進農場林下養殖區,高大的中山杉遮天蔽日,林下空隙地里,一群群毛色鮮亮、體態健碩的大白鵝悠閑覓食、踱步,陣陣鵝鳴不絕于耳,勾勒出一幅生機盎然的生態田園圖景。為充分利用林地資源、提升土地綜合效益,農場產業發展中心探索“林-禽” 立體種養模式,規劃 500 畝中山杉林下空隙地建設養鵝基地 —— 既不影響林木生長,又為鵝群提供自然放養環境,實現生態、經濟 “雙贏”。
“每天得按時喂水喂食,清理鵝棚和器具、保持衛生;天氣好時把鵝趕到林下活動,跑跑跳跳,鵝長得更健康,肉質也更好。” 基地飼養員王書偉說。
據悉,今年 6 月項目啟動后,產業中心安排專人負責鵝群日常管理,從喂食飲水、環境清潔到疫病防控、放養管理,每個環節嚴格把控。目前,基地可容納 5000 只成年鵝,首批 1700 只鵝苗經三個月科學飼養順利長大,平均體重 9 至 12 斤,體型健壯、羽毛光亮、品質優良,國慶期間已陸續出欄上市。
為推進項目持續發展、實現穩定產出收益,產業發展中心采取“輪批養殖、滾動發展” 策略。9 月,基地再引進了 4900 只鵝苗,目前幼鵝長勢良好,平均體重 2.5 至 3 斤,預計兩到三個月后可陸續出欄。
“我們計劃實行‘月月有幼鵝進場、月月有成鵝出欄’的循環養殖模式,通過合理安排進苗和出欄時間,確保基地持續有鵝可賣,既減輕集中飼養壓力,也保障市場供應穩定。” 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顧明輝表示。
林下養鵝不僅盤活了林地閑置空間,鵝群自然啄食還能除草、松土、施肥,形成“鵝吃林下草、鵝糞肥林地” 的良性生態循環,提升土地可持續利用水平,是發展綠色農業、循環農業的生動實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