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蘇墾農發東辛分公司農機總站,一幅忙碌的“備戰秋收圖”映入眼簾:收割機、開溝機、播種機等各類農機整齊排列,蓄勢待發。機組人員正緊鑼密鼓地對每一臺設備進行檢修保養,確保以最佳狀態投入“三秋”戰役。
“‘三秋’生產是全年糧食豐收的關鍵一環,農機設備絕不能出半點紕漏。”農機總站負責人呂建平介紹,當前農機精細化保養是工作的重點。連日來,機組工作人員俯身穿梭于一臺臺龐大的機械之間,為即將出征的農機進行“全身體檢”:逐項檢查割臺、傳感器等核心部件,仔細檢查軸承磨損情況,不放過任何一絲異響;調整鏈條松緊并加注潤滑油,確保其運轉流暢有力。同時,精準校驗割刀間隙,減少收獲過程中拋灑損失。這場“戰前”維保堅持“不漏一臺、不省一步”原則,杜絕任何機械“帶病上崗”。目前,已維修保養“三秋”作業農機具600余臺,確保以100%的完好率和最佳性能為高標準、高效率完成秋收任務保駕護航。
面對蘇北地區重黏土帶來的作業挑戰,蘇墾農發東辛分公司靶向攻關,自主研發出黏土地專用開溝及溝壁播種一體機。該機型針對性解決黏土地開溝質量不穩定、溝壁枯墑嚴重影響出苗等突出問題,顯著提升了小麥播種質量和出苗率。為適配本地土壤條件,農機站副主任王峰帶領研發小組對槽輪、氣吹和絞龍強制三種排種方式進行了系統試驗與對比,通過持續優化機械結構和工作參數,有效提高了設備可靠性和作業效率。田間實踐顯示,一體機作業效率達到每小時30畝,開溝通暢、溝型整齊,溝壁播種精準均勻。同時,其精量播種技術還有效減少了種子和肥料使用量,既降低了生產成本,又有助于保護土壤結構和生態環境,為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。
目前,這支裝備精良、技術先進的“機械大軍”已集結待命,即將開赴田間投入“三秋”實戰。蘇墾農發東辛分公司以“精準維保+自主研發”雙管齊下,不僅為今年秋收高效推進筑牢屏障,更通過科技創新賦能,為東辛農業現代化轉型和糧食穩產增產注入強勁動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