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,蘇墾農發新洋分公司新北生產區4大隊依托智能化設施應用、管理人員一專多能、精細化管理和差異化考核,成功探索出“一人精管千畝田”的現代化農業管理模式,為實現農業提質增效提供了可復制、可推廣的實踐經驗。
智能賦能,田間管理步入“指尖時代”。4 大隊廣泛運用無人機飛防巡田、智能灌溉與遠程監控等信息化手段,大幅提升作業效率。在隊長陳琪的帶領下,大隊兩名90后隊員獨立操作植保無人機,圓滿完成大隊稻麥兩季全部打藥與拋肥任務,年節約外包成本超 18 萬元。2022 年,4 大隊試點智慧灌溉系統,通過手機APP遠程控制泵站、實時監測墑情,使水資源利用率提升20%,每畝節省零工成本40元,水稻畝產增加 50 斤。物聯網傳感設備與LoRa 基站全覆蓋,真正實現“指尖輕點、灌溉一片”的智能管理。
一專多能,鍛造“全能型”農管隊伍。4大隊隊長陳琪畢業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專業,不僅能夠嫻熟操控無人機,還能駕駛拖拉機、鏟車,甚至可以完成基礎線路維修。“我們大隊雖然只有 3 人,但人人都是多面手。”陳琪表示,“現代農業管理既要懂農藝,還要懂機械、懂智能。”除陳琪外,大隊另外兩名年輕管理人員一個為本科學歷、一個為研究生學歷,同樣掌握多項實操技能。這種“拿起遙控器能飛無人機,握起方向盤能開拖拉機”的隊伍結構,顯著降低人力依賴,提升了生產響應速度,為“千畝一人”管理目標奠定了人才基礎。
精細管理,向每一寸土地要效益。4大隊秉持“靠天眼更靠人腳”的理念,堅持每日兩次巡田,實時掌握苗情、墑情與災情,精準調整農藝措施。同時,持續優化農資管控體系,實現“低成本、高效益”的良性循環。2022年,借助激光平地技術,大隊 3004 畝土地平整度誤差控制在 5 厘米內,農忙時看水零工由8人減至3人,栽種周期從 15 天縮短至 10 天。在今年夏收中,4 大隊小麥畝產和畝效益雙雙位列蘇墾農發新洋分公司第一,畝效益較平均水平高出29.69%,榮獲分公司“突出貢獻獎”。“這一切離不開分公司以績效為導向的差異化考核機制,真正實現了干好干壞不一樣,激勵我們不斷爭先創先。”陳琪說。
實踐證明,通過智能技術應用、人才結構優化、精細管理與差異考核的多方協同,能夠實現“一人管千畝”的高效運營目標。